报告编号:DAXF201906050301
电气消防安全
检测报告
委托单位:
检测地址:
检测项目:电气消防安全检测
检测日期:2019年06月05日
深圳鼎安消防检测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深圳市光明新区凤凰街道汇业路8号汇业科技园综合楼2楼201室
电话:0755-23696139 传真:0755-23696139
公司网址:www.dn119.com.cn 邮箱:450962819@qq.com
声 明
1、 报告无本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检测专用章和CMA(中国计量认证)章无效。
2、 报告无本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检测专用章骑缝章无效。
3、 本报告无主检人、审核人、批准人签字无效。
4、 本报告涂改无效。
5、 未经本消防技术服务机构书面批准,不得部份复制报告。
6、 对本报告若有异议,应于收到之日起十五天内向本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提出,逾期不予受理。
7、 本消防技术服务机构依据消防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对电气消防安全进行检测判定。
8、 本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提供的数据作为公证数据,具有法律效力。
9、 本检测报告只对检测时的状态和性能负责。
深圳鼎安消防检测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深圳市光明新区凤凰街道汇业路8号汇业科技园综合楼2楼201室
电话:0755-23696139 传真:0755-23696139
公司网址:www.dn119.com.cn 邮箱:450962819@qq.com
电气消防安全检测报告
报告编号:DAXF201906050301
委托单位 | 深圳 | ||
建筑位置 | 深圳市 | ||
负责人 | 联系电话 | ||
建筑名称 | 深圳 | ||
建筑面积 | 68810.16㎡,501室65㎡ | 建筑类型 | 公共建筑 |
建筑高度 | 30.1米 | 建筑层数 | 共9层 第5层 |
检测起讫日期 | 2019年 06月05日 | ||
主要检测仪器 | 红外热像仪UTi-160D、钳形接地电阻测试仪UT275、漏电开关测试仪UT582、绝缘电阻测试仪UT501A、插座测试器BM6861、数字钳形表BM803A+、刚卷尺、温湿度计HTC-1、绝缘手套、绝缘靴 | ||
检测环境条件 | 温度: 25℃ 相对湿度:65% | ||
检测范围 | 1、电气系统的带电设备红外诊断;2、电气系统的接地电阻检测;3、电气系统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检测;4、电气系统的绝缘电阻检测; 5、照电气设备接地和等电位联结;6、照明灯具与可燃物的距离检测 7、潮湿场所插座安装高度检测 | ||
用电负荷概况 | / | ||
检测依据 |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303-2015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GB 13955-2005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DL/T664-2016 《建筑电气防火检测技术规范》SZDB/Z139-2015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 T50065-2011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2016等 |
电气消防安全检测报告
报告编号:DAXF201906050301
依据《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303-2015、《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GB 13955-2005、《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DL/T664-2008、《建筑电气防火检测技术规范》SZDB/Z139-2015、《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2018、《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 T50065-2011等规范,我公司对深圳技师学院建筑内配电装置、低压配电线路、照明装置和一般低压用电设备、接地和等电位联结进行检测,结果如下:
一、检测合格项目:
本次检测合格情况如下:
1、501室前台空调,外置智能控制盒经红外检测温度符合要求。
2、501室前台空调电源线绝缘电阻符合要求。
二、检测不合格项目:
经现场检测,具体情况如下:
1、501室前台空调外置智能控制盒未设置独立开关;
2、501室前台空调插座电源线进线与出线紧贴;
3、501室空调外置智能控制盒进线端导体包扎绝缘层有脆裂、炭化、老化现象;
4、501室前台空调外置智能控制盒电源线裸露;
5、窗户上方电源线掉落,电源接头未包扎;
6、窗帘与空调距离不足。
三、 整改建议:
1、外置智能控制盒应加装独立开关,并一起置于电箱内;
2、进线与出线应有一定的余量;
3、导体包扎绝缘层不应有脆裂、炭化、老化现象;
4、空调外置智能控制盒电源线绝缘护套应进入插座;
5、窗户上方电源线拆除或穿管固定保护,电源接头应包扎;
6、空调周围不准放可燃物;
7、建议对以上不符合项目尽快组织整改,举一反三消除类似安全隐患;
8、加强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对重要电气设备与设施应重点巡查,定期进行清洁和检修,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深圳鼎安消防检测有限公司
(盖检测专用章)
2019年 06月05日
主检: 审核:
批准: 批准人职称/职务 :授权签字人 年 月 日
带电设备红外检测条件及结果报告
检测仪器编号:DAYQ-001 报告编号:DAXF201906050301
检测仪器 | 红外热像仪UTi-160D | 出厂编号 | G170000047 | |||||||
辐射系数 | 0.9 | 天气 | 晴 | 环境温度(℃) | 25 | |||||
相对湿度(﹪) | 55-65 | 检测部位 | / | |||||||
设备名称 | / | 设备编号 | / | 检测距离(mm) | 500 | |||||
电压等级 | 380 | 额定电流(A) | / | 负荷电流(A) | / | |||||
风速(m/s) | ≤1.5 | 检定日期 | 2019.3.11 | 图像编号 | / | |||||
检测部位 | 电源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负荷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红外检测判断 | / | |||||||||
备注 | / | |||||||||
带电设备红外检测结果汇总
报告编号:DAXF201906050301
测试地点 | 被检测设备 名称及编号 | 图像编号 | 电压等级(V) | 异常情况 | 红外判断 |
备注:/ |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测试条件及结果报告
检测仪器编号:DAYQ-003 报告编号:DAXF201906050301
测试仪器 | 漏电开关回路电阻测试仪 | 仪器检定日期 | 2019.3.13 | |||||||
天气 | / | 额定电压(KV) | / | |||||||
检测地点 | / | 触发电流 | 30mA | |||||||
被检设备名称 | / | 型号 规格 | / | |||||||
被检设备编号 | / | 触发时间 | ≦0.1s | |||||||
漏电 触发 电流 | 检测结果 | |||||||||
触发测试30(mA) | ×1/2 | ×1 | ×5 | |||||||
相位角(°) | 0 | 180 | 0 | 180 | 0 | 180 | ||||
触发时间(ms) | / | / | / | / | / | / | ||||
最小动作电流(mA) | / | |||||||||
结果判定 | 符合要求 | |||||||||
检测地点 | / | 触发电流 | 30mA | |||||||
被检设备名称 | / | 型号 规格 | / | |||||||
被检设备编号 | / | 触发时间 | ≦0.1s | |||||||
漏电 触发 电流 | 检测结果 | |||||||||
触发测试30(mA) | ×1/2 | ×1 | ×5 | |||||||
相位角(°) | 0 | 180 | 0 | 180 | 0 | 180 | ||||
触发时间(ms) | / | / | / | / | / | / | ||||
最小动作电流(mA) | / | |||||||||
结果判定 | / | |||||||||
检测地点 | / | 触发电流 | / | |||||||
被检设备名称 | / | 型号 规格 | / | |||||||
被检设备编号 | / | 触发时间 | / | |||||||
漏电 触发 电流 | 检测结果 | |||||||||
触发测试30(mA) | ×1/2 | ×1 | ×5 | |||||||
相位角(°) | 0 | 180 | 0 | 180 | 0 | 180 | ||||
触发时间(ms) | / | / | / | / | / | / | ||||
最小动作电流(mA) | / | |||||||||
结果判定 | / | |||||||||
备注 | 现场不具备检测条件 | |||||||||
绝缘电阻测试报告
报告编号:DAXF201906050301
测试地点 | 设备及编号 | 电压等级 | 绝缘电阻(MΩ) | 结果判别 | |||
A相-N相 | A相-PE相 | ||||||
教室讲台 | 1# | 380 | 200 | 200 | 符合要求 | ||
电源线 | 2# | 380 | 200 | 200 | 符合要求 | ||
本页以下空白 | |||||||
备注: | |||||||
接地电阻测试报告
检测仪器编号:DAYQ-002 报告编号:DAXF201906050301
检测地点 | / | 天气 | 晴 | |||||
设备名称 | / | 设备编号 | / | |||||
检测仪器 | 钳形接地电阻测试仪UT275 | 检定日期 | 2019.3.8 | |||||
环境温度(℃) | 25 | 相对湿度(﹪) | 55-65 | |||||
1、基本参数 | ||||||||
型号/规格 | 铜芯线 | |||||||
2、接地电阻检测 | ||||||||
检测部位 | 接 地 装 置 | 检测结果 | ||||||
/ | / | / | ||||||
/ | / | / | ||||||
结果判别 | / | |||||||
备注 | / | |||||||
接地电阻检测结果汇总
报告编号:DAXF201906050301
检测仪器 | 钳形接地电阻测试仪 | 校准日期 | 2019.3.18 | ||
环境温度 | 25-28℃ | 相对湿度(﹪) | 55-65% | 天气 | 晴 |
检测位置 | 检测项目/ 被检名称编号 | 材料 /型号/规格 | 检测结果(Ω) | 结果 判别 | 备注 |
本页以下空白 | |||||
变配电装置电压电流检测结果汇总
检测仪器编号:DAYQ-007 报告编号:DAXF201906050301
检测日期 | / | 检测地点 | / | ||||||||||
环境温度 | 25℃ | 相对湿度 | 55-65% | ||||||||||
检测仪器名称 | 数字钳形表 BM803A+ | 校准日期 | 2019.3.8 | ||||||||||
序号 | 检测位置 | 电压(V) | 电流(A) | 判断结果 | 备注 | ||||||||
A相 | B相 | C相 | A相 | B相 | C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页以下空白 | |||||||||||||
备注 | 现场不具备检测条件 | ||||||||||||
插座安装高度检测结果汇总
检测仪器编号:DAYQ-014 报告编号:DAXF201906050301
检测日期 | / | 检测地点 | / | ||||
环境温度 | 25-28℃ | 相对湿度 | 55-65% | ||||
检测仪器名称 | 钢卷尺 | 校准日期 | 2019.3.13 | ||||
检测标准 | SZDB/Z139-2015《建筑电气防火检测技术规范》 | ||||||
技术要求 | 在潮湿场所插座应采用密封型并带保护接地线触头的保护型插座,安装高度不低于1.5m | ||||||
安装高度检测 | |||||||
序号 | 检测位置 | 检测结果 | 检测结论 | 备注 | |||
本页以下空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备注 | 现场不具备检测条件 | ||||||
照明灯具距周围可燃物距离检测结果
任检测仪器编号:DAYQ-014 报告编号:DAXF201906050301
校准日期 | 2019.3.13 | 检测地点 | / | ||||
环境温度 | 25℃ | 相对湿度 | 55-65% | ||||
检测仪器名称 | 钢卷尺 | 检测仪器编号 | DAYQ-014 | ||||
检测标准 | SZDB/Z139-2015《建筑电气防火检测技术规范》 | ||||||
技术要求 | 1、普通灯具不应小于0.3m 2、高温灯具(聚光灯、碘钨灯等)不应小于0.5m 3、影剧院、礼堂用的面光灯、耳光灯不应小于0.5m 4、功率为100W~500W的灯具不应小于0.5m 5、功率为500W~2000W的灯具不应小于0.7m 6、功率为2000W以上的灯具不应小于1.2m 7、电热器具周围0.5m以内不应放置可燃物 | ||||||
序号 | 检测位置 | 检测结果 | 检测结论 | 备注 | |||
本页以下空白 | |||||||
1 | / | / | / | / | |||
2 | |||||||
3 | / | / | / | / | |||
4 | / | / | / | / | |||
5 | / | / | / | / | |||
6 | / | / | / | / | |||
7 | / | / | / | / | |||
8 | / | / | / | / | |||
备注 | 现场不具备检测条件 | ||||||
低压配电装置检测报告
报告编号:DAXF201906050301
序号 | 检测内容 | 实测结果 | 检测评定 | 备注 |
1 | 一般检测 | |||
1) | 绝缘导线穿越金属构件时,应有不被损伤的保护措施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2) | 连接到发热元件(如管形电阻)上的绝缘导线,应采取隔热措施; | / | / | / |
3) | 同一端子上导线连接不多于2根,防松垫圈等零件齐全 | 空调插座导线2根 | 不合格 | / |
4) | 接线应采用铜质或有电镀金属层防锈的螺栓和螺钉连接,连接应牢固,要有防松动的装置; | 控制盒进线缠绕连接 | 不合格 | / |
5) | 金属外壳、框架应接零(PEN)或接地(PE)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6) | 熔断器应采用有关规定的标准熔体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7) | 测量、计量仪表指示应正常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8) | 导线绝缘应无老化、腐蚀和损伤痕迹; | 见综述页 | 不合格 | / |
9) | 各部位连接接点应无过热、锈蚀、烧伤、熔接等痕迹 | 控制盒进线接头存在熔接、固化现象 | 不合格 | / |
10) | 套管、绝缘子应无破损、裂纹、放电痕迹;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11) | 灭弧装置,如灭弧栅、灭弧触头、灭弧罩、灭弧用的绝缘板应完好无损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12) | 电磁式电器应无异常声响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2 | 红外检测 | |||
1) | 测量母线的连接点、分支接点、接线端子的温度;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2) | 测量刀开关触头、熔断器触头、电缆终端头的温度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低压配电线路检测报告
报告编号:DAXF201906050301
序号 | 检测内容 | 实测结果 | 检测评定 | 备注 |
1 | 一般要求 | |||
1) | 民用建筑宜采用铜芯电线或电缆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2) | 在一般工程的室内正常条件下,可选用聚氯乙烯绝缘电线或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的电缆;也可选用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和电线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3) | 对一类高层建筑以及重要的公共场所等防火要求高的建筑物,应采用阻燃低烟无卤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线、电缆或无烟无卤电力电线、电缆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4) | 绝缘导体的工作电压,对室内敷设的塑料绝缘电线不应低于0.45/0.75kV,对电力电缆不应低于0.6/1.0kV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5) | 电线管与热水管、蒸汽管、水管等管道相互接近敷设的要求 | / | / | / |
6) | 电线管与热水管、蒸汽管同侧敷设时,宜敷设在热水管、蒸汽管的下面。平行敷设在热水管、蒸汽管下面的相互间的净距,分别不宜小于0.2m和0.5m | / | / | / |
7) | 当电线管敷设在热水管、蒸汽管的下面有困难时,平行敷设在热水管、蒸汽管上面的相互间的净距,分别不宜小于0.3m和1m | / | / | / |
8) | 电线管与热水管、蒸汽管上或下的交叉净距,分别不宜小于0.1m和0.3m | / | / | / |
9) | 当电线管敷设在热水管、蒸汽管的下或上面的相互间的净距,都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采取隔热措施。对有保温措施的蒸汽管道其净距可减至0.2m | / | / | / |
10) | 电线管与其它管道(不包括可燃气体及易燃、可燃液体管道)的平行、交叉净距不应小于0.1m和0.05m | / | / | / |
11) | 电线、电缆在室内直敷时, 水平敷设至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2.5m,垂直敷设至地面低于1.8m的部分应穿管保护 | 窗户上方电线离地小于2.5m | 不合格 | / |
12) | 电线相与相以及相对地之间的绝缘电阻值不应低于0.5MΩ。导体绝缘层不应有机械损伤痕迹、变色、脆裂、炭化现象 | 前台空调绝缘电阻20MΩ | 合格 | / |
13) | 配电线路应根据不同故障类别和具体工程要求装设短路保护、过负载保护、接地故障保护等,作用于切断供电电源或发出报警信号 | 控制盒无开关保护 | 不合格 | / |
室内配线检测报告
报告编号:DAXF201906050301
序号 | 检测内容 | 实测结果 | 检测评定 | 备注 |
1 | 金属导管配线 | |||
1) | 闷顶内有可燃物时,其配电线路应穿金属管保护 | / | / | / |
2) | 导线穿入钢管时,管口处应装设护线套保护导线,在不进入接线盒(箱)的垂直管口,穿入导线后,应将管口密封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3) | 在严重腐蚀性的场所(如酸、碱和具有腐蚀性的化学气体),不宜采用金属管配线 | / | / | / |
4) | 敷设在潮湿场所的管路,应采用镀锌钢管。干燥场所的管路可采用线管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5) | 金属管在入接线盒、灯头盒、开关盒等处应符合下列规定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① | 明装金属管应加锁母和护口,多尘、潮湿场所外侧并加橡皮垫圈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② | 有震动的地方和有人进入的木结构闷顶内的管路,入盒时应加锁母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③ | 敷设的接线盒、灯头盒、开关盒的敲落孔,除对实装管孔敲落外其它备用的不应敲掉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6) | 金属管应有可靠接地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2 | 刚性塑料导管配线 | |||
1) | 闷顶内无可燃物时,其配电线路可穿难燃型硬质塑料管保护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2) | 塑料导管具有防酸碱腐蚀性能,但不宜明敷在高温和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3) | 穿入塑料导管绝缘电线(除两根外)的包括外护层在一起的总截面积,不应超过导管内总面积的40%,以利散热;不得有受硬拉和挤压损坏绝缘现象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4) | 塑料导管管口平整光滑,管与管、管与盒(箱)等器件插入连接处,接口牢固密封,导线不得有外露现象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室内配线检测报告
报告编号:DAXF201906050301
序号 | 检测内容 | 实测结果 | 检测评定 | 备注 |
3 | 护套绝缘电线配线 | |||
1) | 护套绝缘电线不应直接敷设在建筑物顶棚内及其抹灰层、灰幔角落和墙体、保温层及装饰面板内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2) | 护套绝缘电线与接地导体或不发热管道等紧贴交叉处,应加绝缘保护导管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3) | 护套绝缘电线进入接线盒(箱)或与设备、器具连接时,护套层应引入接线盒(箱)或设备、器具内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4) | 柜台、货架和展柜等处的配线宜用护套绝缘电线明敷,但应平直、固定牢固,护套层不得破损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5) | 护套绝缘电线敷设在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时,应采用刚性阻燃塑料导管、塑料槽板或金属导管保护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4 | 金属(塑料)线槽配线 | |||
1) | 金属线槽宜敷设在正常环境的室内;当敷设在有腐蚀气体、热力管道上方以及腐蚀性液体管道下方时,应采取防腐、隔热措施 | / | / | / |
2) | 金属线槽在建筑顶棚内敷设时,应采用具有槽盖的封闭式金属线槽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3) | 电线、电缆在金属(塑料)线槽内,应留一定余量,绑扎牢固,不得有接头,分支接头应设在接线盒内,但接头总截面不应超过该点线槽截面的75%,防止槽盖挤压绝缘层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4) | 塑料线槽必须具有阻燃性能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5) | 线槽不得在穿过楼板或墙体等易受机械损伤的地方连接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6) | 金属线槽必须可靠接地,但金属外壳不应作为设备的接地线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室内配线检测报告
报告编号:DAXF201906050301
序号 | 检测内容 | 实测结果 | 检测评定 | 备注 |
7 | 装饰工程配线 | |||
1) | 装饰工程的配电线路应采用铜芯导线,导线分支接头应在接线盒内,接头应焊接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2) | 装饰场所或装修部位的配电线路,每条支路均应单独设置带有短路和过载保护装置的断路器进行保护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3) | 动力设备和照明装置的配电线路,穿越可燃、难燃装饰材料时,除配电线路应穿保护管外,尚应采用玻璃棉、岩棉等非燃材料做隔热阻燃保护 | / | / | / |
4) | 配电线路设置在可燃装饰夹层时,应穿金属导管保护,若受装饰构造条件限制局部不能穿金属管时,必须采用金属软管,其长度不宜大于2m,导线不得裸露 | / | / | / |
5) | 装饰装修工程中,不应破损原建筑暗敷在墙体内的管线,将电线和接头穿塑料或玻璃丝软管埋在墙体或楼板的灰浆内。电线分支加接线盒,暗敷穿硬质塑料导管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6) | 配电线路不得穿越通风管道内腔或敷设在通风管道外壁上,穿金属管保护的配电线路可紧贴通风管外壁敷设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7) | 明敷线路的导线与导线、导线与其他管线交叉或穿越建筑物时,均应穿绝缘套管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8) | 当配电系统的管道、电缆盒(槽)、母线、绝缘母线槽穿过有特殊防火要求的建筑构件(如地板、墙壁、屋顶、天花板、隔墙)留下的孔穴,应按建筑构件原有防火等级进行封堵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9) | 配电线路及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的接地,建筑物内导电体(如水管等)的等电位联结,应连接牢固可靠,接触良好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8 | 红外检测 | |||
1) | 导线芯线、导线连接点、导线与接线端子连接处的长期工作最高允许温度应符合相关的规定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2) | 导线连接应牢固可靠,接触良好,且连接点和接线端子不应有打火放电现象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导线连接、导线与设备或器具连接检测报告
报告编号:DAXF201906050301
序号 | 检测内容 | 实测结果 | 检测评定 | 备注 |
1 | 导线连接 | |||
1) | 导线接头应设在盒(箱)或器具内,盒(箱) 配件齐全,固定牢固;在多尘和潮湿场所,应采用密封式盒(箱)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2) | 铜、铝导线连接处,应采取铜铝过渡接续措施; | / | / | / |
3) | 绝缘导线接头,应包扎绝缘,其绝缘水平不应低于导线本身的绝缘强度 | 控制盒接头包扎绝缘强度不足 | 不合格 | / |
4) | 明敷配电干线的分支线连接,干线不应受到支线的横向拉力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5) | 临时移动电气线路的接头包扎绝缘后,应采用机械保护措施,不得被可燃物覆盖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2 | 导线与设备、器具的连接 | |||
1) | 截面在10 mm2及以下的单股铜芯线可直接与设备、器具的端子连接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2) | 截面在2.5 mm2及以下的多股铜芯线,应先将芯线拧紧搪锡或压接端子后再与设备、器具的端子连接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3) | 截面大于2.5 mm2的多股铜芯线 ,除设备自带插接式端子外,应将芯线端部拧紧搪锡压接端子后再与设备或器具的端子连接;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4) | 设备和器具的端子上,压接的电线不得多于两根 | 空调插座压接电线2根 | 不合格 | / |
5) | 导线与接线端子连接的根部绝缘应良好,对裸露线芯应采用绝缘带严密包缠 | 控制盒进空调插座电线裸露线芯 | 不合格 | / |
3 | 红外检测 | |||
1) | 测量导线接头、导线与设备或器具接线端子的温度,其最高允许温度应符合规范中的规定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开关、插座检测报告
报告编号:DAXF201906050301
序号 | 检测内容 | 实测结果 | 检测评定 | 备注 |
1 | 直观检查 | |||
1) | 当交流、直流或不同电压等级的插座安装在同一场所时,应有明显的区别,且必须选择不同结构,不同规格和不能互换的插座; 配套的插头,应按交流、直流或不同电压等级区别使用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2) | 落地插座应采用专用产品,保护盖板固定牢靠,密封严实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3) | 潮湿场所 应采用密封型并带保护接地线触头的保护型插座,安装高度不低于1.5m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4) | 插座、开关靠近可燃物或安装在可燃结构上时,应采取隔热、散热等保护措施。暗装插座、开关应采用专用接线盒,面板紧贴墙面,四周无缝隙 | 空调插座与控制靠近无隔热措施 | 不合格 | / |
5) | 安装在B1级以下(含B1级)装修材料内的插座、开关,必须采用防火封堵密封件或具有良好隔热性能的A级材料隔绝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6) | 导线与插座、开关连接处应牢固可靠,螺丝压紧无松动,面板完好无损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7) | 额定电压低的插头不能插入额定电压高的插座,额定电流高的插头不能插入额定电流低的插座,插头不应与带电极数不同的插座相互插合(如单相与三相插头插座)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8) | 对于单相三孔插座,面对插座的右孔应与相线连接,左孔应与中性导体(N)连接,保护接地导体(PE)应接在上孔,插座的保护接地导体段子不得与中性导体端子连接。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9) | 插头与插套接触良好,无松动现象。接地触头无劣化,能保证正常接地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10) | 插头插销或插座插套没有熔焊痕迹;插销或插套周围的绝缘材料没有烧焦炭化的迹象;插销或插套没有妨碍插拔的受热变形等损坏现象;插销孔光滑无损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开关、插座检测报告
报告编号:DAXF201906050301
序号 | 检测内容 | 实测结果 | 检测评定 | 备注 |
2 | 移动式插座应符合下列规定: | |||
1) | 多功能移动插座电源线应采用铜芯电缆或护套软线,其软缆或软线的截面积,应与插座额定值相匹配。绝缘无磨损,导线无外露现象。其长度不宜超过2m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2) | 应具有保护接地线(PE线)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3) | 不应放置在可燃物上或被可燃物覆盖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4) | 不应串接使用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5) | 不应超载电流使用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3 | 红外检测 | |||
1) | 测量插头、插座和开关各端子处的温升值,其在负荷状态下不得超过45K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4 | 低压电器 | |||
1)
| 柜、屏、台、箱(盘)的固定支架、金属框架和箱体外壳必须接地(PE)或接零(PEN);装有电器的可开门和金属框架接地端子间,连接的编制铜线不应断裂松脱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2) | 抽出式配电柜,抽屉抽推灵活,动、静触头接触紧密 | / | / | / |
3) | 接线应排列整齐,导线绝缘良好,无损伤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4) | 电源线应接在电器固定触头端,不应反接在可动触头端,且电器不得上下倒置安装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5) | 电器端子接线应采用铜质或有电镀金属层的防锈螺栓和螺钉压接牢固,防松弹簧垫圈无缺损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6) | 与电器连接的电线端部应绞紧,无松散、断股缺陷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7) | 电器外露可导电外壳接地连接可靠,完好无损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8) | 负荷开关、隔离电器和控制电器的灭弧罩、触头间隔板应完好,无缺损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剩余电流保护装置检测报告
报告编号:DAXF201906050301
序号 | 检测内容 | 实测结果 | 检测评定 | 备注 |
1 | 剩余电流保护装置 | |||
1 |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RCD)应安装在建筑物的电源进线或配电干线分支处 ,一般宜作用于报警;作用于动作时,剩余电流整定值,不应超过500mA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2 | 线路保护:低压配电线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二级或三级保护时,在总电源端、分支线首段或线路末端安装剩余电流保护装置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3 | 防止电气火灾的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的接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1) | 接线应与低压配电系统保护接地型式相适应【见GB13955-2005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表1】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2) | 负载侧中性导体不得与其他回路共用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3) | 电源侧和负载的接线端子,按规定标识接线,不可将两者接反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4) | 严禁 PEN 线穿过漏电动作报警装置或断路器的零序电流互感器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5) | 严禁将漏电动作保护装置的电源侧和负载侧的接线端子直接跨接,使低压配电线和设备失去漏电保护功能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6) | 所保护的低压配电线路和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应可靠接地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4 | 剩余电流保护装置表面无腐蚀、涂层脱落和起泡现象,无明显的机械损伤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5 | 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应验证在剩余电流条件下动作特性符合产品标准要求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6 | 剩余电流保护装置连接外部导体的接线端子温升不应超过SZDB/Z 139-2015 《建筑电气防火检测技术规范》表 3 规定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低压配电箱(柜)检测报告
报告编号:DAXF201906050301
序号 | 检测内容 | 实测结果 | 检测评定 | 备注 |
1 | 配电箱(盘)和开关箱 | |||
1) | 在使用了低于B1级装修材料的房间内,配电箱和开关箱必须采用不燃材料制作;其壳体和底版应采用A级材料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2) | 配电箱(盘)和开关箱不应直接安装在低于B1级(含B1级)的装饰材料上;否则应采用岩棉、玻璃棉等A级材料隔热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3) | 配电箱(盘)和开关箱周边0.3m内,不应有可燃物;箱门操作方便,不得被它物遮挡;箱体内和下方,不得搁置和堆放可燃物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4) | 可燃材料仓库的配电箱和开关宜设置在库房外,并有防湿和雨雪措施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5)
| 配电箱(盘)内配线整齐,无绞接现象;导线连接紧密,不伤芯线,无断股,绝缘良好;垫圈下螺丝两侧压的导线截面相同,同一端子导线连接不多于2根,防松垫圈等零件齐全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6) | 配电箱(盘)和开关箱内,配电回路漏电安全保护装置的动作电流不应超过30mA,动作时间不大于0.1s,且动作可靠 | / | / | / |
7) | 熔断器不得随意更换原配熔体规格,并不应用其它金属丝代替熔体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8) | 配电箱(盘)内,应分别设置中性线(N线)和保护地线(PE线)汇流排,标识清晰,零线和保护地线应分别经各自的汇流排配出,不得铰接或交错混配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9) | 测量柜、屏、台、箱(盘)内母排连接、分支点,开关电器接线端子的温度,其允许温度应符合相关的规定要求。同相上下端子的相对温差值,宜小于10℃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10) | 测量频繁故障或绝缘不良回路的漏电电流值,排除绝缘水平降低的潜在危险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照明装置检测报告
报告编号:DAXF201906050301
序号 | 检测内容 | 实测结果 | 检测评定 | 备注 |
1 | 基本规定 | |||
1) | 照明灯具(含镇流器)不应直接安装在可燃装修材料或可燃构件上。当灯具的高温部位靠近除不燃性(A级)以外的装修材料时,应采取隔热(如用玻璃丝、石膏板、石棉板等加以隔热防护)、散热(如在灯具上增加散热空隙或加强顶棚内通风降温,与可燃物保持一定距离)等防火保护措施。灯饰所用材料的燃烧性等级不应低于难燃性(BI级)等级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2) | 嵌入式灯具、贴顶灯具以及光檐(槽灯)照明,当采用卤钨灯以及单灯功率超过100w的白炽灯时,灯具(或灯)引入线应选用105-250耐热绝缘电线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3) | 库房内照明灯具下方不应堆放物品,其重直下方与储存物品水平间距不应小于0.5米,不应设置移动式照明灯具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4) | 聚光灯、回光灯、炭精灯不应安装在可燃基座上,灯头的尾线应用耐高温线或瓷套管保护。配线接点必须设在金属接线盒内 | / | / | / |
5) | 照明灯具及其附件应无异常高温和火花放电现象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6) | 碘钨灯、卤钨灯、60W以上的白炽灯等高温照明灯具不应在库房内装设 | / | / | / |
7) | 日光灯镇流器线圈的最高允许温度不超过约定值如没有标注值时,其最高允许温度不应超过(内有衬纸)95℃和(内无衬纸)85℃。电容器外壳的最高允许温度不应超过标定值,如没有标注标定值时,其最高允许温度不应过50℃ | / | / | / |
照明装置检测报告
报告编号:DAXF201906050301
序号 | 检测内容 | 实测结果 | 检测评定 | 备注 |
2 | 照明灯具的安装 | |||
1) | 照明灯具上所装的灯泡,不应超过灯具的额定功率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2) | 灯具各部件应无松动、脱落和损环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3) | 照明灯具与可燃物之间的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 / | / | / |
4) | 普通灯具不应小于0.3m | 符合要求 | 合格 | / |
5) | 高温灯具(聚光灯、碘钨灯等)不应小于0.5m | / | / | / |
6) | 影剧院、礼堂用的面光灯、耳光灯泡表面不应小于0.5m | / | / | / |
7) | 容量为100-500W的灯具不应小于0.5m | / | / | / |
8) | 容量为500-2000W的灯具不应小于0.7m | / | / | / |
9) | 容量为2000W以上的灯具不应小于1.2m当距离不够时,应采取隔热、散热措施 | / | / | / |
10) | 行灯变压器和所有移动式灯具外壳的保护接地线(PE线)应牢固可靠 | / | / | / |
3 | 霓虹灯(彩灯)的安装 | |||
1) | 灯管应采用专用的绝缘支架固定,且必须牢固可靠。固定后的灯管与建筑物、构筑物表面的最小距离不宜小于20mm | / | / | / |
2) | 霓虹灯专用变压器的二次导线与建筑物、构筑物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20mm | / | / | / |
3) | 霓虹灯高压导线应采用高压绝缘线;高压导线相互间、高压导线与敷设面之间的距离均不应小于50mm | / | / | / |
4) | 高压导线穿越建筑物时,应穿双层玻璃管加强绝缘,玻璃管两端须露出建筑物两侧,长度各为50~80mm | / | / | / |
5) | 霓虹灯专用变压器不应安装在可燃构件上,不得靠近可燃物。变压器间的净距离不应小于100mm | / | / | / |
6) | 灯管的电极与导体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并应安装在绝缘材料上 | / | / | / |
7) | 安装在建筑物轮廓线上的彩灯应由低压配电柜单独回路供电,并在配电柜处加装避雷器保护;配电线路应穿钢管敷设,不应挂在避雷带上 | / | / | / |
8) | 彩灯线路应采用绝缘铜线,导线的最小截面除应满足载流量要求外,不应小于2.5mm2,灯头线不应小于1.0mm2 | / | / | / |
9) | 彩灯电源除统一控制外,每个支路应有单独控制开关和熔断器保护,导线的支持物应安装牢固 | / | / | / |
10) | 悬挂式彩灯应采用防水灯头,灯头线与干线的连接应牢固,绝缘包扎紧密。彩灯导线应采用橡胶软铜导线,截面不应小于4.0m2。垂直敷设时,对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3.0m | / | / | / |
接地和等电位联接检测报告
报告编号:DAXF201906050301
序号 | 检测内容 | 实测结果 | 检测评定 | 备注 |
1 | 接地装置在地面以上的部分,应按设计要求设置测试点,测试点不应被外墙饰面遮蔽,且应有明显标识。 | / | / | / |
2 | 当设计无要求时,接地装置顶面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6m,且应在冻土层以下。圆钢、角钢、钢管、铜棒、铜管等接地极应垂直埋入地下,间距不应小于5m;人工接地体与建筑物的外墙或基础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1m。 | / | / | / |
3 | 具有基本绝缘和外露导电部分的电气设备,除用隔离变压器供电者外,均应连接保护接地线(PE 线)接地。 | / | / | / |
4 | 电气装置应充分利用自然接地体作保护接地的接地极。 | / | / | / |
5 | 采取降阻措施的接地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 |||
① | 接地装置应被降阻剂或低电阻率土壤所包覆; | / | / | / |
② | 接地模块应集中引线,并应采用干线将接地模块并联焊接成一个环路,干线的材质应与接地模块焊接点的材质相同,钢制的采用热浸镀锌材料的引出线不应少于2处。 | / | / | / |
6 | 保护接地线应防止机械损伤和化学腐蚀。在可能遭到机械损伤处,均应用管子或角钢加以保护。接地线穿过墙壁、楼板和地坪处应加装钢管或其他坚固的保护套管,有化学腐蚀的部位还应采取防腐蚀措施。 | / | / | / |
7 | 每台电气设备均应以单独的接地线与接地干线相连接,不得在一个接地线中串接几台电气设备。 | / | / | / |
8 | 接地干线的连接应采用焊接,焊接必须牢固无虚焊。有色金属接地干线不能采用焊接时,可采用螺栓连接。电气设备上的接地线应采用镀锌螺栓连接。 | / | / | / |
9 | 接地装置的焊接应采用搭接焊,除埋设在混凝土中的焊接接头外,应采取防腐措施,焊接搭接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 / | / | / |
① | 扁钢与扁钢搭接不应小于扁钢宽度的2倍,且应至少三面施焊; | / | / | / |
② | 圆钢与圆钢搭接不应小于圆钢直径的6倍,且应至少双面施焊; | / | / | / |
③ | 圆钢与扁钢搭接不应小于圆钢直径的6倍,且应双面施焊; | / | / | / |
④ | 扁钢与钢管,扁钢与角钢焊接,应紧贴角钢外侧两面,或紧贴3/4钢管表面,上下两侧施焊。 | / | / | / |
接地和等电位联结检测报告
报告编号:DAXF201906050301
序号 | 检测内容 | 实测结果 | 检测评定 | 备注 |
10 | 10kV 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系统的独立变电所,应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 / | / | / |
① | 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的系统接地应用单芯铜质绝缘电缆引至户外单设一组接地装置,与保护接地装置的距离不应小于 10m; | / | / | / |
② | 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的系统接地不单设接地装置,但共用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阻值不应大于 1Ω 。 | / | / | / |
11 | 10kV 变电所建在建筑物内时,其保护接地和变压器低压侧系统接地应共用一组接地装置,并纳入建筑物的总等电位联结的范围内,其接地电阻应符合下列要求: | / | / | / |
① | 当变电所无向所外建筑物引出低压供电回路时,对接地电阻无要求; | / | / | / |
② | 当变电所有向所外建筑物引出低压供电回路时,其接地电阻阻值应符合要求。 | / | / | / |
12 | 一般接地电阻应满足下述要求: | / | / | / |
① | 独立的防雷保护接地电阻应不大于 10Ω ; | / | / | / |
② | 独立的安全保护接地电阻应不大于 4Ω ; | / | / | / |
③ | 独立的交流工作接地电阻应不大于 4Ω ; | / | / | / |
④ | 独立的直流工作接地电阻应不大于 4Ω ; | / | / | / |
⑤ | 防静电接地电阻一般要求不大于 100Ω 。 | / | / | / |
二 | 等电位联结要求 | / | / | / |
1 | 新建的建筑物内应有总等电位联结。 | / | / | / |
2 | 等电位联结中各联结点应牢固连接,可靠导电。 | / | / | / |
3 | 需做等电位联结的卫生间内金属部件或零件的外界可导电部分,应设置专用接线螺栓与等电位导体连接,并应设置标识;连接处螺帽应紧固、防松零件应齐全。 | / | / | / |
4 | 当等电位联结导体在地下暗敷时,其导体间的连接不得采用螺栓压接。 | / | / | / |
5 | 总等电位联结导体的截面不应小于进线回路中 PE(PEN)线截面的 1/2,但最大不超过 25 mm2铜线,最小不小于 6mm2铜线。可采用相同导电率的其他材质导线,但均不得采用铝线。当采用钢材时可采用Φ 10mm 热镀锌圆钢或 25×4mm 热镀锌扁钢。 | / | / | / |